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专 题 列 表
zz期刊原文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学研究
c2中国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古典诗词
w2热点推荐
热 点 回 放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
[
109
]
杂花庄严生活禅—
[
123
]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
[
121
]
从觉醒到解脱
[
112
]
善,是挂在心底里
[
146
]
《周易》说小满:
[
186
]
改变外在的环境,
[
144
]
一时吃亏,一世富
[
133
]
放下了,就不要拖
[
139
]
你真的理解“随缘
[
130
]
从平实处得亲切
[
176
]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
[
165
]
网 站 调 查
您对本网新版持何看法?欢迎参与投票!
进步很大
需要改进
没有变化
变得更差
最新的200篇文章
1.
永远不要耽误自己
[佚名][2022年5月24日][46]
2022年5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人生不过匆匆百年,要怎么活,才算不负此生? 很喜欢屠哟哟说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 ……
2.
人生五大幸事,可遇而不可求
[佚名][2022年5月24日][41]
2022年5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一位作家说过:“当你活着,总会发现人生充满惊奇。” 人生,总有猝不及防的明天和意外。 有的人,本该烦恼,却依然幸福着;有的人,本该幸福,却依然烦恼着。 &n……
3.
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佚名][2022年5月24日][42]
2022年5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正所谓,地低成海,人低为王。 越是傲慢的人,越难获得成功;越是低调的人,越能获得机遇。 ……
4.
世界上最强大的能力: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佚名][2022年5月24日][43]
2022年5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每一个遇见的人当成自己的镜子。 1.反 观 这个世间最大的一个能力就是:通过别人看清自己。  ……
5.
佛经典故:以水譬喻七种人
[佚名][2022年5月24日][40]
2022年5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们:“我将以水为喻,为你们说明七种人,你们当用心谛听,善加思惟。”比丘们恭敬回答:“如是,世尊!” 佛陀接着开示道:“第一种人恒常没溺于水中。什么样的人会如此?行种种不善、恶法缠身……
6.
唯有爱和善良,可抵岁月沧桑
[张淑萍][2022年5月23日][77]
2022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周瑜说:我不知道人为什么会来,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会去,即便如此,我依然祈祷我能很好的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我最重要的人。 也是,生下来,活下去,这是道理,怎么活,活的怎么样,这便是人生。 &n……
7.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
[佚名][2022年5月23日][63]
2022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善者可以为法,恶者可以为戒,这句话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怎么说很重要呢?就是,所谓的善恶其实都是我们一心的显现,都是我们自性的分别执取而已,并不是代表事物真实的善与恶的一面。 那么,我们怎么用才不被这些善恶所染呢?就是以善……
8.
禅门锻炼说
[戒显禅师][2022年5月23日][46]
2022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禅门锻炼说》,又称《禅林锻炼说》﹑《锻炼说十三篇》,一卷。清初僧晦山戒显著,成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通行本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八十年代后期,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据清同治十一年如皋刻经处本多次影印,在佛教界内广泛流通。 戒显禅师在《……
9.
修行者的心
[达观法师][2022年5月23日][41]
2022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修行者当有八种心: 建立信心,下定决心, 发菩提心,时时观心, 日久定心,必将明心, 自然用心,一切无心。 ……
10.
坛经讲座·般若品第二
[贾题韬][2022年5月23日][68]
2022年5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前面讲了行由品,现在讲般若品。般若是印度音,就是智慧的意思,这个智慧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个智慧,而是依照佛的说法,了生脱死,得到解脱的那种智慧。佛说法49年,谈经三百余会,而讲得最多的就是般若。菩萨们称佛一切时都说般若,所有的佛法都从般若而出,所以般若为诸法本,为诸佛母。龙树……
11.
一千多年前阿弥陀佛化生人间,引证西方极乐世界!
[佚名][2022年5月22日][90]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唐朝末年时期杭州有一位督纳军需的官员自幼就信佛,非常慈悲从不杀生,并且爱护生命,常常放生。 在文穆王钱元瓘时期,任税务官一职。时常拿自己的薪俸,见到将要被杀害的鱼虾飞禽买来放生。 自……
12.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爱情六大妙诀,看懂受益终生!
[星云大师][2022年5月22日][109]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女人问男人:“有朵花长在悬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险,你肯不肯去摘给我?” 男人想了想,说明天告诉她答案。女人的脸顿时有些阴了。第二天,女人看见男人留的一张字条: “我不会冒险去摘那……
13.
杂花庄严生活禅——净慧长老的华严思想
[韩焕忠][2022年5月22日][123]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摘要: 净慧长老倡导的生活禅具有丰富的华严思想因素。他将《华严经·净行品》视为日常生活之中落实佛教和禅宗宗旨的一部教科书。他鼓励和指导大众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理念体现在当下的生活实践之中。他多次引用华严宗的义理,充分表明了生活禅与华严宗之间具有一种紧密的关联。净慧长老对……
14.
惊人的四大定律
[佚名][2022年5月22日][97]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与其为明天忧虑,不如把今天过好。 1 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
15.
刚刚好的人生!
[佚名][2022年5月22日][88]
2022年5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花未全开月未圆,是一种极妙的境界。 古人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其实世间万物莫不如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留点空白,不求太圆满,只求刚刚好。 &n……
16.
慧能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
[荆三隆][2022年5月21日][121]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印度佛教在传入我国二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在隋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这一时期,宗派林立、大德辈出,经典论释不断产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禅宗六祖慧能,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坛经》也成为传播广泛,影响至深的由汉地高僧着述的经典。本文仅就禅宗经典中的伦理思想进行探……
17.
佛学常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朱瑞纹][2022年5月21日][90]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道谛”,是梵文Margasatya的意译,这是论述断灭世俗诸苦、达到“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佛教宣称:整个世界和全部人生都是无边无际的茫茫苦海,正如《法华经·寿量品》中所说的:“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只有按照释迦牟尼的说教进行修持,才能……
18.
净界法师:从观念修正心态
[净界法师][2022年5月21日][94]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在学佛之前,都有自己固定的观察方式和处理习惯,主要决定于你的观念和心态。通常,我们是通过观察和比较,考虑此人此事对自己的利弊得失,然后再生起好恶之感,这就是观念在影响心态,决定心态。 所以,我们在闻思佛法之后,必须从观念着手,修正心态。佛法给我们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正确方式。依此正见,……
19.
从觉醒到解脱
[济群法师、周国平][2022年5月21日][112]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周国平:从三法印来说,解脱是佛教的一个主旋律。我觉得佛教的特点就在于找到一条路,能真正解除人生的各种苦恼。用什么办法解决?就是让你解脱。四谛法门最后也是要让你解脱,其他花言巧语都是假的。 济群法师:解脱的确是佛法的核心。 &nbs……
20.
善,是挂在心底里的一轮澄澈的明月
[徐爱清][2022年5月21日][146]
2022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生活中,我们常将“善”挂在嘴边,如“心宜善,言宜慢”,如“做善人,行善事”,“用心为善,无处不善”,“一言之善,重于千金”;还有一些成语,我们也经常使用,如“尽善尽美”“多多益善”“知人善任”“好善乐施”等。 《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的善、最好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
1
/10
页
20
篇文章/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站内文章搜索:
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关键字
文章出处
编辑姓名
所有栏目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宗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文学频道
W2热点推荐
ZZ期刊原文
VV佛教资讯
WW佛教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
wuys
Powered by:
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