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总目录】
佛学研究网陕西讯:2012年10月29日,“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五讲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渊楼一层多媒体教室圆满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重庆佛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主讲。论坛的题目为《佛教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许宁教授主持,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评议,一百多名本科、硕博士研究生及社会热心人士参加了本次讲座。

重庆华严岩方丈道坚法师担纲“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五讲主讲
道坚法师早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留校任教,法师心怀佛法情系众生,在研究佛法之余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创办了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华岩佛教博物馆、华岩寺临终关怀中心等慈善机构,始终践行着以佛法慈善济度世间的理念。
道坚法师本场讲座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道坚法师主要讲解了现代佛教的一些基本状况与基本知识。第二部分道坚法师则主要以相关实例为主,生动地向同学们传达了佛教信仰与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讲座之初,道坚法师首先表达了他对西安的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的叹服,认为西安的佛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西安的许多寺庙、团体、研究机构不仅对居士圈子影响较大,而且在社会中也有一定地位,西安不愧为“千年佛都、佛法圣地”的美誉。

座无虚席的讲座现场
随后法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向同学们介绍了佛教在现代传播的一些基本情况。法师讲佛教发源于印度流传至今,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法脉延续,虽然亚洲仍旧是佛教的主场,但佛教正以其博大的包容性与其深刻的人生智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逐渐地接受它、发展它。在佛教最为兴盛的亚洲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流派主要为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这三种佛教流派各有其特点,南传藏教在东南亚国家流传广泛,一度成为国教,其对佛教的原始教义、经典、仪轨、戒律都传承的十分完整,对研究原始佛教具有重要意义。 藏传佛教在藏地的影响极大,藏族全民信教,信仰渗透在了藏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仰已经成为了藏地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与南传与藏传不同,汉传佛教是中国化了的佛教,是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与促进作用,但时至今日相较之于南传与藏传,由于社会历史等诸多原因,汉传佛教发展的并不顺利与理想,导致汉传佛教在整个社会影响力上较于前者略显薄弱。
在向同学们讲述了现今佛教的基本情况之后,道坚法师在随后的讲演中主要围绕着“信仰、慈悲、人生价值”这三个核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和感悟为基础,对佛教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首先是信仰,法师认为人们应当有信仰且应当积极鼓励,但应当是佛教提倡的“正信”而非“迷信”,如果陷入迷信那就会如美国的“太阳圣殿教”的信徒一般不知分辨,最终成为邪教的受害者。
其次是慈悲,法师认为慈悲不光是口头上的说教,更要身体力行地推行在实际生活中去,基于此法师多次向政府提出希望对困难社区进行帮助,这个愿望终于在重庆华龙家园社区的活动中得以实现。在名为“华岩慈善走进社区”的活动中,法师及其弟子们对社区中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进行了方方面面帮助,真正体现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崇高精神。

道坚法师回答疑解惑
再次是人生价值,在这里道坚法师以谭嗣同为例为同学们说明了信仰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谭嗣同曾从杨文会学佛并立下大愿“愿老亲康健,家人平安;愿师友平安;愿众生咸免杀戮死亡。”在这种坚定信仰的支撑下,谭嗣同为国家计、苍生计,留下了“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感人诗句悲壮赴死,是什么样的信念让谭嗣同有这样的豪勇之气,是什么样的信仰能让他敢于慷慨赴死,正是在坚定信仰支撑下的不屈意志让谭嗣同有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勇气与胆略。
道坚法师还以根据自己在汶川地震救灾的各种惊险经历为例,告诫同学们在面对死亡、面对压力与磨难的时候,没有一种信仰的支撑是困难的,只有在信仰的支撑下心灵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力量。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人生的信念,它不仅仅是对意志的提升而是对整个生命的升华。

李利安教授精彩点评
许宁教授与李利安教授对道坚法师的讲演给予了精彩的点评。许宁教授高度地肯定了道坚法师的讲演,认为道坚法师深入浅出、花雨缤纷的讲演让同学们受益匪浅,不愧为佛教中的“辩才比丘”。李利安教授也谈了自己对道坚法师讲演的几点感想,首先,法师的讲演一气呵成、随性而出、圆满无瑕。其次,法师虽然用的时间短,但深度大、层面广、内容丰富。再次,法师的讲演不仅是书本上来的,更多的是自己在生活、修行中的感悟,这让同学的收获更加直接、具体和生动。

主持人徐宁教授等和道坚法师合影
讲座结束时,同学们积极向道坚法师教授提问,道坚法师都给予耐心细致的回答。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常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