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2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32]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01]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43]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23]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2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4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过好每一个当下[194]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9]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佛源老和尚的禅法初探
     
    [ 作者: 宋慕新   来自:网络   已阅:2427   时间:2019-5-9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5月9日    佛学研究网

        佛源老和尚,生于1923年,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俗姓莫。他少而聪慧,十九岁时,投益阳会龙山栖霞寺剃落。1951年至云门寺,得近代著名高僧、原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老和尚传承,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协副会长、韶关佛教协会会长。2009年2月23日,安详示寂,世寿87岁,僧腊69年,戒腊63夏。

        佛源老和尚爱国爱教、持戒精严、信仰笃定、为法忘躯、培育僧才、悲愿宏深,坚持走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高僧之一。在虚云老和尚被困时,佛源老和尚燃指供佛解云门之厄,非常时期冒死保护被捣毁的六祖真身,这些功德都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今年是佛源老和尚示寂十周年,为了追思这位禅门尊宿,本文尝试从农禅并重、教育至上、观机逗教、棒喝截流、慈悲默化、众生平等六方面探讨一下老和尚的禅法。

        一、农禅并重

        历史上佛教遭遇的“三武一宗”之厄,根本原因就是戒律松弛,受到皇家恩宠,而广占良田房舍,聚集大量僧人,不但与民争利,也与皇权争民夺利。

        在国库空虚、兵源匮乏的情况下,皇权被逼毁坏寺院、没收田地,下令僧人还俗。靠皇家和大施主养着,是佛教生存危机的根源。为了汲取历史教训,怀海禅师立下《百丈清规》,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寺院僧众,不分长幼都得参加生产劳作。百丈怀海禅师提出的普请制度,改变了僧人不劳而获的状态,从而真正促成了农禅并重的生活与修行相结合的不二禅法。从六祖惠能大师的顿悟成佛,到百丈怀海禅师的农禅并重,禅宗从理论到实践都圆满完成了中国化的转型。

        佛源老和尚谙熟佛教历史和禅宗来路,对农禅并重,自力更生的禅风格外看重,他住持广东云门寺时,全体僧众常年都要下田劳作,插秧、收稻、打场、晒谷、搬柴运水、挑粪施肥,从方丈到学僧都平等参与劳动。如今,云门寺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农禅并重,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在这里落实得如理如法。佛源老和尚还曾经亲自书写“一粥一饭,当思来去不易”(老和尚把古语“来之不易”改成“来去不易”,让学人明白必须用功修行,才有福报享用信众供养的每一粒米)的墨宝挂在云门寺的斋堂里,作为警示,提醒学人。

        劳作,也可以成为禅修的具体表现,对于明白“即心是佛”的参禅者来说,行住坐卧、吃饭穿衣都是禅。

        祖师说:“担水与挑柴,神通及妙用。”对于明白禅意的人来说,举手投足,一切劳作皆是真心的妙用,皆不离禅。

        禅,就是没有妄想执着的平常生活。所以,禅可以不离当下生活与觉悟,由于禅师大力提倡农禅家风,云门寺僧众包括佛学院的学僧都养成了力行农禅的家风。目前,寺内有五十多亩水田,一年两季水稻;三十多亩菜地,种了很多瓜果蔬菜,都是僧人在耕种劳作,常年可见僧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景象。寺内两个禅堂,每天都有僧众打坐参禅,每年冬季,还有五个精进禅七,通过融禅于农,借农参禅,僧众们个个法喜充满,安心办道,受用无穷。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即便是深山中的寺院,也都不再为吃饭穿衣的问题而犯愁了。在超越生存需求的层次后,农禅并重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和修行的方式,其意义重在知行合一,通过身体力行获取当下的身心感受,从制心一处的农务劳作里,年轻僧众可以体解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而珍视现在的安康生活,呵护淳朴的平常心。

        如今佛源老和尚已经舍报西归十年了,但云门寺的农禅并做家风,却依然保持如初,每年两季的插秧割稻,云门寺住持明向法师都会带头下地干活。这在丛林里,的确已不多见,他们给信众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五代时,布袋和尚所作的这首《插秧诗》,已经被谱曲成歌,田间地头,云门僧人们一边低头插秧,一边哼唱着这首传颂千古的偈子,农事攘攘,禅意浓浓,不亦快哉。

        二、教育至上

        佛源老和尚对僧才教育的重视,在教内是有目共睹的。在云门寺恢复重建至主体殿堂刚落成开光不久,他就于1989年开始兴办佛教培训班。1992年,培训班报请广东省宗教局,升级为云门佛学院。

        1989年12月24日,佛源老和尚在给武汉慈学长老尼的信中,就提到过:“朴老来信,要我重视教育,明年要抓紧时间办好教育。准备先从本寺僧青年组织学习,每天讲两节课,逐步完善一个培训班,进一步办成佛学院,一步一步要向前发展。”

        佛源老和尚一直要求佛学院的学僧们好好学习,研究三藏十二部,把教理搞明白,把基础打坚实。

        如何把教理运用在实修上?如何把学院生活融入丛林生活?老和尚对此提出三点要求:

        一、佛学院的办学不能只是办成纯粹的研究佛学的学术机构,而应将其纳入禅宗丛林的整体管理之中。

        二、要将教理学习落实到修行之中,落实到报恩、度众生这个目的上。

        三、学僧在读书期间要随常住过丛林生活,坚持上殿、过堂、出坡、坐香、布萨等佛事活动。

        以上可见,佛源老和尚十分重视用学修并进、学修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僧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迎请鉴真大师像到国内巡展,佛源老和尚曾到北京工作一段时期。期间,还在中国佛学院任教职,讲授戒律。当时,武汉的慈学长老尼给佛源老和尚写信,推荐隆醒法师进京拜佛源老和尚为师,并入读中国佛学院。佛源老和尚回信说,湖北只有两个报考中国佛学院的名额,如果自己收隆醒为徒弟,可能就不方便入读中国佛学院了。在决定收一个青年才俊为徒,还是推荐其读佛学院深造的问题上,佛源老和尚选择了后者,他宁愿少收一个徒弟,也要给年轻人一个深造学习的机会。

        在云门佛学院,有学僧因为犯错误而面临被开除的处分时,哭着去找佛源老和尚。老和尚就对负责佛学院的法师说,我们办佛学院的目的,就是要让“坏人”进来,让好人出去,一个十几岁的小学僧,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你们更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偷懒开除省事,把他推给社会。最后,这名学僧被留了下来,从此发奋学习,努力修行。

        佛源老和尚不但重视佛学院的僧青年教育,还特别重视社会学校的教育,他常年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并且在家乡湖南益阳捐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希望小学。

        除了读书学习,佛源老和尚还严格要求学僧们练好书法,他说你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弘法岗位,能写一手好字也是弘法的方便,现在不好好练字,到时想通过书法接引信众可就拿不出手了。很多人听了老和尚的话,学修之余,苦练书法,果然都各有收获,为以后的弘法增加了手段。

        三、观机逗教

        佛源老和尚在接引教化后学时,不仅重视因材施教,还擅长观机逗教,在关键时刻借助当时的情景巧妙点拨,令人茅塞顿开,灵光闪现。

        有居士问佛源老和尚:“师父,什么是烦恼?”老和尚说:“我问你,南华寺好,还是云门寺好?”居士回答:“当然云门寺好了!”老和尚双目如炬盯住他,说:“这就是烦恼!”

        有僧人初到云门寺,佛源老和尚让他去原来的化生窑处拔草。中午,老和尚问:“拔得怎么样?”僧人回答:“还有一大片没有拔。”老和尚骂道:“真蠢!”说完就走了。拔草僧方才悟到,原来老和尚要他拔“生死地上的草”。

        某一年云门寺传戒时,有新戒犯规矩,佛源老和尚怒喝:“知客师,拿香板来!”知客师麻溜溜地真的将香板拿来了。事后老和尚反而批评知客师:“我让你拿把刀,你是不是真的就拿刀啊?”知客师若有所悟。

        有一次,云门寺举行放生活动,一居士在家没怎么干过活,手提一桶泥鳅都没劲,走得左摇右摆。佛源老和尚看到后,大声吆喝:“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在家没干过活、好吃懒做的人,大家快来看喔!”居士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事后,这位居士很感恩老和尚用这样的方法来调伏他,令他受益无穷。

        2003年,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长老荣膺北京法源寺方丈,恭请佛源老和尚送座。法会结束后,中国佛学院师生请佛源老和尚开示。老和尚讲话时说:“读书呢,就好好读书;玩呢,也要好好玩。”师生一听颇感诧异。佛源老和尚突然正色道:“最好不要玩!”停顿了一下,老和尚突然提高嗓门,铿锵有力地叮嘱道:“佛法这个事情,要拼命!”

        四、棒喝截流

        “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这是云门宗的宗纲,也叫云门三句,其中截断众流就是要修学人截断如流的杂想妄念。

        佛源老和尚惯用金刚狮吼与霹雳棒,以此打断参学者的妄念。一提起佛源老和尚的霹雳棒喝,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因为在老和尚住世时,不少人挨过他的打。至今,云门寺佛源老和尚纪念堂的展柜里,还有一根打断了的拐杖,不知那些没开窍的脑袋吃了一拐杖后,有多少人因此心头大悟。

        有居士给佛源老和尚打电话,神神叨叨地说自己念佛时见到了怪异之事。老和尚一声猛喝:“见你的鬼!”啪一声就将电话挂了。对于这种动辄就感觉自己见到怪力乱神,或者有神通的人,老和尚从来不客气,当即就是一声怒喝,毫不留情地破斥其迷信与妄想。还有一次,一位僧人到云门寺参学,与佛源老和尚喝茶。僧人举杯问:“这是什么?”老和尚冷冷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僧人突然将杯子摔落地上,正欲再问老和尚这是什么,老和尚扬手就是一拐杖,僧人头上立刻起了个大包,生气道:“老和尚不讲人情,为什么真打?”机锋没答成,却挨了一棍子,那僧人转身悻悻离去。

        有一位僧人,久仰佛源老和尚威德,千里迢迢特来礼谒,且已准备了一宿的问题。次日清晨,僧人正欲展具礼拜,老和尚将拐杖一伸,具恰好落在杖上。僧人俯身跪拜时,老和尚拐杖一挑,呼地一声将具扔出好远,振威一喝:“拜什么拜!”僧人脑海一片空白,若有所悟,穿鞋拾具问讯而退。后有人问此僧:“怎么不向老和尚发问?”僧人说:“老和尚真大善知识,手段威猛,当时一喝,满脑子的问题全没了!”

        有居士参访佛源老和尚,问:“师父啊,禅宗三关是不是初关证空性,重关起妙有,牢关空有不二?”老和尚大喝一声:“空、空、空,空你个鬼!财色酒气、妻子儿女一个个都放不下!”居士顿时面红耳赤,汗流浃背。

        有一次,九华山印刚法师陪韩国圣觉法师(后接佛源老和尚云门宗法嗣,法号明觉)来访,刚到云门寺山门见到佛源老和尚,在山门外即下车顶礼。云门佛学院教务长性国法师介绍说:“这是九华山的印刚法师和韩国的圣觉法师。”老和尚大喝一声:“管你是九华山还是十华山!”手起棍落,体态胖大的韩国法师饱受一棍,顿时一片茫然。

        有僧人闭关三年,自觉已经大彻大悟,出关著书,洋洋洒洒,叙述关内境界。有好事者将其书呈送佛源老和尚点评,才翻两页,他就说了句:“莫名其妙。”又翻数页,呵道:“见鬼!”再翻数页,怒斥道:“胡说八道!”将书掷于地上。

        类似公案,不胜枚举,云门高峻禅风在老和尚那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综上可见,佛源老和尚身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对于云门禅法的掌握和应用已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禅机非常犀利,有高古风范,常常在电光石火间,以出其不意、干净利落的手段令参禅者有言思路绝、峰回路转、当下清凉、得大受用的感觉。

        退居后的佛源老和尚禅风日盛,通过独具特色的顾视、威喝与棒打,接引点化了很多后学衲子。他反对别人谈玄论怪,认为修行人不能简单地追求神通,要追求明心见性,觉悟成佛。

        五、慈悲默化

        除了威风棒喝,佛源老和尚还有柔情的一面,他常常普施法雨,润物细无声,以慈悲手法悄然教化着四众弟子。

        有一位僧人与佛源老和尚结缘后,经常写信求开示,老和尚有信必回,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总共给这位法师写了四五十封信,谆谆教导,不厌其烦。

        广州的一位居士,常年给佛源老和尚寄钱供养,累计有二十余万。有一次,这位居士去佛源老和尚恢复建设的湖南某寺院,发现功德芳名碑上,居然有自己的名字和25万元的捐款,一问寺院客堂,才知道是佛源老和尚把这位居士多年来供养给他的钱都悄悄积攒着,替其捐给了新建的寺院。广州居士了解到实情后,感动得当场流泪,随行的信众也都深受感动,对佛源老和尚的慈悲用心感佩不已。

        有一位僧人受戒归来,把戒疤烧得很大,发炎了。佛源老和尚见了心生悲悯,遂开示道:这个戒要靠你自己,看你坚不坚持得住,持不持得精严,打不打妄想。心里打妄想,你把头烧得那么烂干什么?这个东西,你要烧但不要烧那么狠,戒定慧、戒定慧嘛。所以不管烧也好、不烧也好,你一定要坚持,站稳脚根,站稳不动摇,要好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云门寺有位僧人想把母亲接到寺院小住,问佛源老和尚是否可以?老和尚当即说:当然可以啦,你叫你家里人来嘛,叫你娘来嘛!崽不顾娘怎么行?崽要顾娘呀!度众生要先把父母度了!你看地藏王菩萨就是度娘,顾母亲嘛。目连救母,黄檗禅师、虚云老和尚这里拜、那里拜,都是为了娘呀!

        有一年冬天,粤北山区非常寒冷。有两位僧人从福建不远千里到云门寺求佛源老和尚传法,老和尚不理睬他们。天黑了,两僧人仍旧苦求,老和尚上前一顿打骂,转身上楼。两僧人不死心,穿衣搭袍尾随上楼。老和尚闭门不见,两僧就地而跪,合掌哀求。侍者见两僧依旧长跪,就问老和尚:“师公,那两个师父还跪在外面,这么冷让他们起来吧?”老和尚放大嗓门吼:“有什么了不起?这点苦就受不了啦?二祖求法还红雪齐腰、为法忘躯呢!受不了就回去嘛!鬼来的!”过了一会,老和尚悄悄嘱咐侍者:“等会让那两个法师写份简介过来,你带他们下去,弄点姜汤、搞点东西给他们吃,让他们明晨打板,搭衣持具来丈室。”原来,佛源老和尚是故意用霹雳手段考验他们的,见其心诚不走,就开始心疼起来了,叫侍者赶紧送吃送喝,御寒住宿,并于次日传法给他们。

        1953年,佛源老和尚重回云门后,有著名的“云门十居士”鼎力护持。其中有一位明慧居士(俗名罗伟雪,也叫罗明慧),在佛源老和尚蒙冤被发配在芙蓉山劳教场劳改时,常去探监,送药送食物。罗明慧居士晚年得了病,住在香港没有再回过云门寺。2005年7月14日,佛源老和尚在丹霞山参加顿林法师升座法会时,遇到海外归来的廖玉英居士,就对她说:你经过香港时,想办法帮我找到罗明慧,给她带一句话。因为罗明慧为云门寺出过很大力,她的心一直念着云门,曾说过:“我会回来云门的,死都要死在云门。”你想办法见到她,跟她说,“师父很想念你,会永远记住你的功德,师父要你回来云门寺!我们会养你过世(养老送终至往生),一分钱都不要!因为你在云门寺用了很大的心血。凡是为云门寺出过力的人,我们云门寺都不会忘记!”至于她的财产,跟她的子女讲,“我们一分钱都不要,你们自己留着,不用担心,我们只是照顾你阿妈而已。”

        佛源老和尚一生遭受病苦折磨,有僧人到丈室看望他,说:“您老人家的病,是为众生受过。”老和尚卧病在床,打起精神,为他们慈悲开示后,大哭着说:“惭愧呀,我很惭愧!”在场的人都对照自己,各自心生惭愧。

        六、众生平等

        佛源老和尚践行佛性平等、众生平等,常用一颗平等心对待人和事。在他眼里,穷人富人,听话的调皮的,都需要平等看待。云门寺有一位执事僧,是高级知识分子,我慢心颇重。佛源老和尚就专门跟他谈话,说:“佛教里面,做什么事情的人都要有,当法师教书的人才要有,扫地的师父要有,清理厕所的师父也要有。所有这些人,哪个先成佛开悟呢?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不一定你懂了知识,通达了五明,就一定能开悟啊,也许扫地的开悟还快啊!”

        云门寺建设释迦佛塔时,有一位澳门的功德主找到佛源老和尚,表示愿意自己一个人出钱,捐建释迦佛塔。老和尚见他想独揽功德,当场就断然拒绝了。还告诉这位功德主:古来人说:“宁托千家饭,不受一家食。”你有钱我也不能给你这么做,功德大家做嘛!于是老和尚安排在寺院大门旁设乐助处,供大家随喜捐建。

        有人建议云门寺门票提价,佛源老和尚不允许,开示说:“寺院的门向众生开,叫花子都应该让他们进来。平时过年过节我们都不怎么收,这五块钱也是寺庙自己收的,只是让有钱人种个福田,没钱的当然也让他进来拜佛啦!”老和尚主张不要收门票,希望更多人到寺院来,哪怕只是静静心、听听佛乐,也可以起到教化作用。

        佛源老和尚继承六祖惠能大师的禅法思想,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哪怕底子薄、资历浅,经过学习修行,一样可以成为人才。

        老和尚常对弟子们讲起六祖惠能大师,说他旗帜鲜明地宣扬“人人皆有佛性,皆可以成佛”。六祖初见五祖时就说过:“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猲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一番不同凡响的回答,强调了佛性人人具有,在成佛面前众生平等。佛源老和尚秉持的这一平等思想,在云门选择接班人时,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佛源老和尚为选接班人,多次召开执事会议,让大家选举候选人。有人推举了新受戒不久,资历较浅的明向法师,引起与会者的窃笑。佛源老和尚不以为然,问大家有无意见,众人以为开玩笑,答曰:“没意见。”老和尚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就这么定了。随后,经过多年精心培养,明向法师迅速成长为一位可堪重任的僧才,并升座当了方丈。

        佛源老和尚示寂已经十周年了,明向法师带领两序大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云门建设得更加庄严与完善,并把云门家风继承发扬得令人赞许,在老和尚示寂十周年法会上,得到与会长老与高僧大德的交口称赞。

        七、结语

        以上从农禅并重、教育至上、观机逗教、棒喝截流、慈悲默化、众生平等六方面举了很多公案,每一个公案都充分体现了佛源老和尚妙手独运的禅法。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既扎根于基础的修学,又有唐宋古禅师的高古风范。

        当代禅宗大德净慧长老评述佛源老和尚的禅法说:“佛源老和尚继承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以农禅为家风,将不可思议的禅法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在耕田种地,吃饭穿衣乃至嬉笑怒骂中参禅悟道,令学人在每个当下回光返照,领受法益,成就了一片独特的禅门风光。”慎终追远,回顾当下,佛源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对于中国禅宗乃至佛教在未来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吴言生《长安与中国佛教》于世界读书日在两大慕课平台同时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破山海明禅师的禅法[788]

  • 端裕禅师的禅法[1207]

  • 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1857]

  • 梁漱溟人生哲学的佛教底蕴初探[1640]

  • 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2655]

  • 略论通明观禅法[2301]

  • 佛源老和尚:一片禅心月色高[2397]

  • 南岳怀让禅法简析[2198]

  • 六祖慧能大师禅法中的无念、无相、无住[2762]

  • 丛林及禅法[2637]

  • 马祖道一的禅法[3125]

  • 佛源老和尚:心地法门怎么用功呢?看好这尊真佛![2723]

  • 佛源老和尚:自己的心才是真佛![2371]

  • 为什么听了这么多佛法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3204]

  • 净慧长老:“三无”,是六祖禅法的核心[3428]

  • 三种“止观”对六朝禅法的引申,你了解吗?[3125]

  • 关于观音菩萨男转女相初探[3877]

  • 禅宗祖师的禅理禅法[3307]

  • 禅宗六祖师的禅学及禅法 [卢忠仁][4147]

  • 浅谈马祖道一的禅法 [佛修][328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