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12]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1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04]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1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2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60]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53]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228]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4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1茶道禅道 >> [专题]c1茶道禅道 >> 正文


    禅与茶的相遇与相通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467   时间:2020-5-31   录入:wangwencui


    2020年5月31日    佛学研究网

        (一)禅与茶的相遇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事记》说:“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关于佛教僧人种茶的最早记载。茶叶界有对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到了唐朝,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到宋代,吴理真被赐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茶园被封为“皇茶园”。今天,蒙顶山天盖寺还供奉茶祖吴理真禅师的圣象。

        东晋时,庐山慧远是中国茶礼的倡导者,他还倡导念佛,不出虎溪,与陶渊明等谈玄说妙,说法品茶。有故事说:陶渊明没茶了,派一人,头带草帽,身穿蓑衣,去见慧远。慧远问有何吩咐?那人答:取一物。慧远见来人打扮,会心一笑,取包茶叶予之。这就是著名谜语:“人在草木间——打一字”,当然是“茶”字。

        南朝的浙江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推行“以茶供佛”,还有“茶供罗汉”仪式。到唐代,日本和尚最澄到天台山学天台宗,回日本后,创日本天台宗,同时带回天台茶叶种子,被认为是中国茶最早传到海外。他将天台茶传到日本京都比睿山——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成日本天皇宫中供茶:“朝宫茶”。

        在唐代,陆羽著《茶经》,这陆羽,小时候,经禅师兼茶师智积和尚启蒙,爱上茶,从此,走访茶、研究茶、弘扬茶、写作茶。

        比如,他走访庐山,对庐山之茶,了解之深,贡献之大,为茶界赞叹。后来,还与爱茶如命的诗僧皎然禅师结为生死茶友,晚年,病死于茶友皎然墓边。这皎然禅师,还是“茶道”二字最早的创作使用者。他在《饮茶歌》中,两次用到“茶道”二字。而陆羽将喝茶,上升到茶艺,进而茶道的境界。

        有个故事说:晚年,智积和尚受帝王之请,入宫弘法,久住宫中,双目失明,想念寺中之茶。皇帝见他经常念到陆羽的煎茶,便悄悄请陆羽赴长安,然后,悄悄为智积煎茶,当宫女端予智积和尚品饮时,和尚虽不知陆羽到了长安,但一品那茶,便马上问道:“莫非羽儿来了”。这让皇帝叹服。陆羽在长安煎茶,讲《茶经》,使长安兴起“茶热”,茶风、茶香、茶艺、茶道,因此从帝国中枢,向四方散播,乃至沿向丝绸之路。其实,丝路,亦佛教之路,更是茶叶之路。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了非常精美的唐代皇帝的煎茶金银茶具,唐皇以茶供佛,可见,茶叶在当时的影响力。

        福州长乐龙泉寺,有百丈怀海,立百丈清规,其中,就有茶礼茶事制度。如年末普茶。出家人,把喝茶、品茶与参禅、念佛,修行办道联成一起了,成为一门功课了。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于寺院。

        唐代诗人元稹写有宝塔茶诗,内容为: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二)禅与茶的相通

        赵朴初大德写过一首赞叹弘一法师的诗,其中,有两句说: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在佛教界,有两大奇珍,一为禅,二为茶。

        古人说:“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禅道与茶道,也一样,也是道道相通的。这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也彰显在实践中,更蕴涵在境界里。这也是为什么唐末五代的赵州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三字话头接引学人。《景德传灯录》:赵州和尚问来访僧人: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有僧奇怪,问赵州:为何僧答“曾到”,您让吃茶去,僧答“不曾到”,您也让吃茶去?赵州回他说:您也“吃茶去”。这就是著名的赵州从谂和尚“吃茶去”公案。而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更是有了“禅茶一味”的妙悟。还用墨宝书写“禅茶一味”。赵朴初大德也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有人说:茶事即佛事,茶会即法会。一期一会。一期一会,亦即难得一会一见,众当珍惜。明代朱权《茶谱》还提出“以茶悟道,领会造化”。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禅师说:“佛法存于茶汤”。“无心之茶,柳绿花红”。日本荣西禅师将《碧岩录》和圆悟克勤书写的“禅茶一味”墨宝,及禅茶一味精神传入日本,后经一休宗纯、村田珠光、南浦绍明、千利休等诸禅师发扬,渐成日本茶道。至今,荣西带回的“禅茶一味”墨宝尚珍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为镇寺之宝。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把世界泡进茶里,让时光慢下来[212]

  • 以茶洗心,心如明镜[460]

  • 喝杯茶,找回自己的初心[550]

  • 禅不是嘴上功夫[747]

  • 茶,是灵魂的家[583]

  • 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641]

  • 禅在精神生活上的意义[718]

  • 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728]

  • 禅的本质与内涵[851]

  • 佛说:生命中每个人,所遇到的事情,都早有安排[687]

  • 禅是经纲 经是禅网[869]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七日)[855]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六日)[843]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五日)[753]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874]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四日)[824]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三日)[736]

  • 禅不是自了汉[998]

  • 禅与生命的认知(第二日)[980]

  • 茶浓,诗亦浓[63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