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12]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1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04]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1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2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60]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53]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228]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4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禅理: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04   时间:2020-10-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10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以天下之至诚应对天下之至伪,以天下之至拙应对天下之至巧。

        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

        天道忌巧,不要走捷径,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去做。

        天道忌贰,贰就是不忠诚。诚为人之本,不诚则无以立。

        天道忌盈,就是忌满。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鬼神害盈而福谦。日中则昃,月盈则亏。

        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1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为开

        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2 用人:尚朴实,耐劳苦

        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3 治事: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4 心性:成败听于天,毁誉听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取巧只是小聪明,只会得利于一时;拙诚才是大智慧,方可奠基于长远。

        梁启超这样评价:曾国藩并没有超群绝伦的才华,在当时的著名人物中,他被认为是最迟钝愚拙的一位。

        他的一生,也一直在逆境之中,然而他立德、立功、立言,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三不朽的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

        他一生得力的地方,就在于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尽百千险阻而不屈服,如此而已。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理念?[210]

  • 大善,为什么往往是最无情的呢?[259]

  • 顺境修力,逆境修心[485]

  • 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737]

  •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851]

  • 心态、心境、心性[2404]

  • 你就是佛啊![1685]

  • 庐山僧团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1409]

  • 讲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人生的根本是什么?[1429]

  • 无论多忙,不要忘记与佛结缘![2104]

  • 天道酬勤,地道酬什么?人道酬什么?句句在理[3306]

  • 再坏的命运,也能用这种方法去改变![2027]

  • 明一法师:五种心性可观察[1934]

  • 人生的四大天规,比风水定律厉害百倍[1906]

  • 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和规矩![1741]

  • 不服不行!南京大学“院士级”教授谈“色即是空”[2151]

  • 佛法就是解决“心”的问题![3263]

  • 天道酬勤,地道酬什么?人道酬什么?句句在理[1566]

  • 道坚法师:这四个字,昭示了你的现状、未来和你的使命[1893]

  • 向外看一百次,不如内观一次[282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