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0]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00]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7]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0]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7]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7]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6]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减少攀缘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作者: 明一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358   时间:2021-7-1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7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日常中的烦恼很大一部份来自于攀缘,其原因不外是我、法二执。通俗地说,就是固执己见,什么都希望做得最好,甚至于去做与自己能力相违背的事情,不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不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当然,如果你能知道用无为的方式去做,而且能够做得最好,又不会有烦恼那是太强了。

        但是,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往往是事半功倍,往往是烦恼重重,从一个极端陷入另外一个极端。在我们不知道做“无事”的时候,我们就从最底下做起。在不会使用“无为”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把自己放低一些,要知道我们都是在这个世界上互相依存的,那么烦恼就会减少很多。

        世间错误的攀缘,我们就不说了,学了佛的人一看就能看出来,而且还会觉得他们真是可笑。可是不要忘记了,我们也是从这些可笑中走过来的,不要五十步笑百步。我们虽然知道了一切都是“空”,但是我们有几个人透得过去?我们有几个人真正放下了?“财、色、名、食、睡”我们放下了多少?

        学人自己就是一个烦恼很多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样样具全,自己都觉得自己好笑。发觉了以后放下一些,但是还有很多是自己发觉不了的,这就更加可怕了。特别是来自于攀缘的烦恼,更加可怕。因为我们冷静的时候容易发现,一旦起了攀缘心,自然就冷静不下来,烦恼就因之而起。

        比如我们起了一个想学通三藏的攀缘心,自己明明没有这个条件去做,但是还在强力施为。结果家庭、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三藏更学不通。结果自然烦恼不已,或者虎头蛇尾;或者怨天尤人;或者……更有甚者退失信心,有的人连初发心也退失,这是多么的可怕。

        如此等等很多的“善法”攀缘,这些的攀缘,认真追究也不过是贪求世间的五欲。只不过往往是自认为不是为自己贪,或者说“我执”少些,可是还是在贪成果“法执”啊。更加可怕的是还理所当然,认为是在为大众谋利益;是在为众生贪;是在行菩萨道;是在……为自己的贪找出种种的理由,结果自然陷入得越来越深。

        应该知道为大众谋利益;为众生贪;为行菩萨道贪;……要知道行无为法。努力去贪,但是结果却不要计较。否则因为起了这个攀缘心后,往往结果会不如意,然后自己就开始生烦恼。更有甚者从一个极端掉入另一个极端,失去了菩提心,甚至失去初发心。

        所以,在我们不会应用无为法的时候,要认清自己的能力,减少攀缘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最简单的开始,努力耕耘不问收获。当你熟练掌握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无为法后,我们才可以去做更高要求的事情。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攀缘心切的烦恼,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境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随缘不随便,智者不攀缘![626]

  • 用念佛来耕耘菩提心[874]

  • 世上最有灵性的三句话,看清了此生因果[1087]

  •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1784]

  •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1324]

  • 快乐来自于善业,不是攀缘[1372]

  • 人生苦乐,经历就是收获[1568]

  • 「随缘」与「攀缘」有哪些不同?[3926]

  • 明一法师:五种心性可观察[2017]

  • 惟觉长老:因上努力光明人生[1891]

  • 何谓攀缘?[2878]

  • 明一法师:法门无量源自心[2269]

  • 未来十条路,看看你不知不觉中正往哪个方向走?[2029]

  • 学佛居士,应避免攀缘、嫉妒、碎语等八种陋习[1948]

  • 随缘与攀缘的善行[2025]

  • 明一法师:行人莫与路为仇[1887]

  •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1929]

  • 明一法师:水月空花酬众生[1970]

  • 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2434]

  • 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195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