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01]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26]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33]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03]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45]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24]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9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26]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5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过好每一个当下[195]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七月半“不可怕”,祭祖,利益七世父母正当时!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090   时间:2021-8-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8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天黑了早点回家,最好不要去远的地方,因为这一天很特殊……

        听到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种种禁忌,顿时让人感到阵阵冷风,其实俗称的“鬼节”不可怕,而是中国传统祈福“祭祖”的节日之一。

        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佛陀为何欢喜呢?自然是因为有众生要得度,出离苦海了。

        七月半祭祖·中元节

        “七月半”祭祖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中元节”说法,起初是源于道教。在道教中将七月十五月圆之夜定为中元,为地官诞辰,传说中元节这天地官赦罪,地府洞开,鬼魂放出,有接受祭祀的回去接受后人祭拜,没有的则由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以勿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

        佛教七月半-盂兰盆节

        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是僧自恣日,结夏安居三个月,在这一天圆满,所以也称为佛欢喜日。各地寺庙会举行“盂兰盆法会”,接受佛弟子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值此殊胜吉日,祈请十方善信、檀越等众一是尽可能参加当地寺院的盂兰盆法会,二是读诵《盂兰盆经》,三是供养佛法僧三宝,四是报效父母养育之恩。如果在这天修供修福,可使现在父母福乐百年,也能使累劫以来七世父母,令其离苦得乐……

        目犍连尊者示现救助母亲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名叫目犍(qian )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母亲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

        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母亲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

        目犍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

        目犍连悲嚎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你的母亲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犍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亡魂。佛祖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意为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

        目犍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母亲才脱离了饿鬼界。

        有鉴于此,推而广之,佛陀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以佛僧,报答父母恩情。

        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也称为佛欢喜日。

        所以七月半正是做功德,利益七世父母的时机,切莫错过!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永远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297]

  • 人生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325]

  • 大事小事,想开了就不是事[332]

  • 许多事情,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难[626]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904]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了格局[800]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1577]

  • 定!如果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被“八风”吹动了[696]

  •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1018]

  • “十方佛”是指哪十方?他们的佛国名字超级美![1617]

  • 放下了,就不要拖泥带水![1444]

  • 梦参老和尚:这个“舍”真的很不容易[1952]

  • 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1933]

  • 突遇“垃圾人”怎么办?法师开方三招搞定[2504]

  • 如何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3071]

  • 殊胜节日︱辛丑年农历七月十五,恭迎佛欢喜日[4418]

  • 父母不信佛如何求观音菩萨加被?教你一个妙招[3627]

  • 一个很小的念头都能改变命运[2659]

  • 利他时也要想想自己的动机![2457]

  • 利益面前勿失平常心![204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