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天黑了早点回家,最好不要去远的地方,因为这一天很特殊……
听到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种种禁忌,顿时让人感到阵阵冷风,其实俗称的“鬼节”不可怕,而是中国传统祈福“祭祖”的节日之一。
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佛陀为何欢喜呢?自然是因为有众生要得度,出离苦海了。
七月半祭祖·中元节
“七月半”祭祖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中元节”说法,起初是源于道教。在道教中将七月十五月圆之夜定为中元,为地官诞辰,传说中元节这天地官赦罪,地府洞开,鬼魂放出,有接受祭祀的回去接受后人祭拜,没有的则由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以勿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
佛教七月半-盂兰盆节
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是僧自恣日,结夏安居三个月,在这一天圆满,所以也称为佛欢喜日。各地寺庙会举行“盂兰盆法会”,接受佛弟子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值此殊胜吉日,祈请十方善信、檀越等众一是尽可能参加当地寺院的盂兰盆法会,二是读诵《盂兰盆经》,三是供养佛法僧三宝,四是报效父母养育之恩。如果在这天修供修福,可使现在父母福乐百年,也能使累劫以来七世父母,令其离苦得乐……
目犍连尊者示现救助母亲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名叫目犍(qian )连的修行者,他得道前,父母皆已去世。母亲在世时虽然年轻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
目犍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用天眼通察看母亲在地府的情况,看到母亲已变成饿鬼,境况堪怜。
目犍连悲哀,用钵盛饭给母亲。母亲拿饭来吃,还没入口,即化为烈焰,还是吃不上。
目犍连悲嚎痛哭,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训示他说,你的母亲在世时种下的罪孽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于是目犍连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度亡魂。佛祖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犍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意为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吃到了食物。
目犍连又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母亲才脱离了饿鬼界。
有鉴于此,推而广之,佛陀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以佛僧,报答父母恩情。
这天,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也称为佛欢喜日。
所以七月半正是做功德,利益七世父母的时机,切莫错过!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