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0]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04]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7]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1]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9]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7]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6]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修好这3种心,人生就顺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044   时间:2021-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6日  佛学研究网

        南怀瑾先生曾在书中写过:“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人生在世,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磨难挫折。这些苦难磨炼的是我们的意志,修的是我们的心。

        有些人在面对困难后会自暴自弃,在这俗世之中随波逐流;而有些人却能在经历磨难后,找寻自己的幸福人生。

        只因都他们懂得修心,都有一颗真诚心,慈悲心和宽恕心。

        01 以诚待人,则广结善缘

        《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要是没有信用可言,他将一事无成。而一个人若能以诚待人,则会让心灵无暇,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大智经》第四卷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国王,叫须陀须摩王,一天出门游玩,刚出城门,一个婆罗门伸手向他乞讨,国王说等他回来一定布施赐物给他。

        可意外发生了,有个名叫鹿足的两翅王,从天而降抓走了他,将他带回自己的王宫和其他九十九个国王关在一起。

        这时,须陀须摩王哭的特别伤心,两翅王见了便嘲笑他说:“人生死有命,干嘛哭的像个小孩?”

        国王回答说:“我不怕死,我后悔不该对婆罗门许下诺言,如今却要失信于人。”

        两翅王听了,觉得国王如此诚实,实属难得。就说:“我放你回去完成你的诺言,但七日之内你必须自己再回来。”

        国王答应了,回到国家后,他完成了对婆罗门的布施,还立了太子为王,百姓和大臣知道了国王的遭遇后,说他们不怕两翅王,请求国王不要回去,他却告诫群臣:

        “实话第一戒,实话升天梯。”

        “实话小大人,妄语入地狱。”

        “我今守实话,心中无悔恨。”

        随后便毅然转身,依照约定回到两翅王的住所。

        两翅王见国王如约赶回,心中钦佩。便把他和其他九十九个国王都放回了各自的国家,与家人团聚。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的更美好。”

        国王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诚实、守信,才能化险为夷,还帮助了其他九十九位国王。

        这就是诚信的力量,于无形之中,让世间变的美满和乐。

        我们都不希望被人欺骗,但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应对别人有一说一,实事求是。

        如果总是说谎话,被拆穿的时候,不止会让我们尴尬难堪,亦会失去别人珍贵的信任和真诚的友谊。

        02 慈悲为本,善念为怀

        《法句经》中说:“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大的福报是由小的善意一点点积累而成的,身在世间,要常怀一颗慈悲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种善因,得善果,福报自会降临。

        古印度,有个国王想要建一座坚实华丽的宫殿。工匠说,要建成这样的宫殿需要一颗千年的老树作为材料。于是,国王下令寻找。

        使臣在茂密的森林里,真的找到了一颗千年老树,立即回去向国王禀告说,找到了一颗老树,但年代久远,不知砍了是否可惜。

        国王才不管呢,下令明天就砍。

        晚上,老树来到了国王的梦里,恳求国王不要砍它,让它的千年修行毁于一旦。

        “我都知道了你有千年的道行,那我更不能放过你了。”国王不屑地说。

        老树无可奈何,说道:“那能不能恳请你一件事,不要从我的根部砍伐,而从我的顶部开始砍。”

        国王疑惑道:“从顶部开始砍你,你的肢体一点点断掉,岂不是更痛苦?”

        “我当然知道我会痛苦加倍,但是您想,我这庞大的身躯,要是从根部砍伐,倒下时定会压死很多小树,我不愿这样做。”老树诚恳地说。

        国王醒来后,深觉自己不如一棵树的觉悟高,羞愧难当。收回砍树的命令,也更加的善待他的子民们。

        老树即使危在旦夕,依然怜悯同情可能会被它压死的小树们,从而得到国王的钦佩,使国王改变了主意,也化解了自己的危机。

        善念既起,福报自来。

        明朝文学家方孝孺曾说:“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

        诚然,常存善念,怀善心,做善事的人,自会获得福报,使家事宁和,子孙兴旺。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人之根本,亦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若从根部烂掉,那它终会草木凋零,枯萎至死;人亦然,若一个人的心坏了,他终会众叛亲离,在生活中举步维艰。

        与人为善,便是于己为善。我们心中常怀慈悲之心,秉承善念之本,福报自会加诸彼身。

        03 常怀宽恕之心,责人以宽为本

        《新语.术事》中曾写:“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

        做大事的人都懂得宽以待人,而平常百姓却常轻视他人,不懂得包容。

        生活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夫妻俩因一点点小事争吵不休;菜市场因缺斤少两,两个人破口大骂;邻里两家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婆婆和媳妇因无心口舌,而产生隔阂……

        常人之所以为常人,就是因为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常与人交恶。而圣人皆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宽恕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齐襄公晚年因残暴无道,荒淫无度,被大臣杀害,导致齐国大乱。朝中大臣各自去迎接所追随的公子。

        当时追随公子纠的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在他归国途中,放暗箭伏击,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了管仲,才得以回国继位,史称“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让接他回来的鲍叔牙担任相国,而鲍叔牙却推荐曾经行刺过齐桓公的管仲。齐桓公也不计前嫌,同意了鲍叔牙的建议。

        管仲既感激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又佩服他的广阔胸襟,尽心尽力地辅佐于他,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正因为齐桓公拥有非同常人的胸怀与气度,对管仲曾经的刺杀既往不咎,并且还重用他为相国,这才能让当时的齐国,在诸侯并立的战国中展露锋芒,同时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有谚语说:“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

        古人一直在告诫我们,只要心胸宽广,遇事自有人助,你今天宽容了他人,来日你做错了事情,也自有人会宽宥于你。

        常怀宽恕之心,不与人结仇生怨,则使自身心气平和;责人以宽为本,不与人斤斤计较,亦能为自身招来福气。

        04 写在最后

        佛曰:“境随心转,命随心造。”

        修一颗真诚心,则广结善缘;修一颗慈悲心,则福至家门;修一颗宽恕心,则青云万里。

        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时时怀揣真诚心,慈悲心,宽恕心,从而获得上天的恩赐与佛主的保佑,从而使生活处处有风景,人生处处有华光。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慈悲的力量[351]

  • 一切修行,归根结底都是“修心”[49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501]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547]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678]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435]

  • 宽恕,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自由[546]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656]

  •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616]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699]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647]

  • 真正的宽恕,是化解不同层次的人生剧本[714]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964]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817]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780]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51]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776]

  •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简单[816]

  • 心宽路自宽,心善福自来![734]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3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