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25]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32]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01]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44]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23]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2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5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过好每一个当下[194]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50]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8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这两种障碍不能突破,就没有了生死的份!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网络   已阅:2129   时间:2021-11-16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有相就是有限的,无相才能无限。

        我们人生真是因为一切都在有相中生存,都在相对中生存,所以一切处皆有烦恼,处处感到不自在。

        不自在哪里来的呢?从相而来。相在哪里呢?相就在我们心里。

        我们心里要着相,才有相,不着相就没有相。

        今天觉得张三对我有笑容,心里有好感,这是什么呢?相。有了这个相,就被这个相所局限。

        因此产生一个分别心,你在一切地方,会对张三也同样有好感。明天看到李四脸上有点不对劲,就觉得李四对我有意见,又生起一个相,烦恼了。

        你觉得他对你有烦恼,你对他也就同样没有好感。

        这样彼此之间,由于某一方的误会,最后产生种种矛盾。

        实际上,这些矛盾就是由于莫须有的误会造作而成。所谓造作的,就是虚构的,并不是真正有那回事。

        因为是在真理,是一点东西也没有,它就是一个大光明藏,它就是一片晴空。

        我们只有将自己内心的一切障碍、一切局限扫除干净,才能与万里无云的晴空相契合;相反,如果你的内心布满乌云,你就会觉得一切对你都不公平。

        实际上,一切不公平的想法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所以平常心要无造作,就是不要自己去找烦恼。

        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外在的世界太平无事,真正的战争和矛盾是在我们内心。所以禅宗主张“空心不空境,空事不空理”。

        只有在自己内心深处寻找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自己内心扫清了障碍,就能突破局限性,达到一切无碍。一切无碍了,就是如如,就是与真理、与真如一致了。

        我们的障碍有哪些呢?相有哪些呢?细分有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相,总起来不过人我执、法我执两种障碍。

        人我执由烦恼、五欲而产生;法我执由知识、由观点而产生。

        烦恼障是我们对自我不能有清晰的认识;法我执使我们对真理不能有如实的认知。

        这两种障碍不能突破,我们就没有了生死的份。所以说,我们要断障、破执,然后证得真实、真理。

        了生死,就是要打破生死的局限性,就是要打破生死的相,在生死中了生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用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放下[705]

  • 纯一法师:禅的新时代阐释与当代价值[822]

  • 什么是禅?净慧长老:满天星斗、运水搬柴[937]

  • 无所障碍,是从我们众生这边来说的[755]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1068]

  • 如何转化一切障碍?《华严经》用四个字概括了这种方法[1036]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903]

  • 生死心切,道心就自然好[1063]

  •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944]

  • 没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谈了生死都是空话[1109]

  • 如何超越生死?汤一介:痛定思痛后我的感悟[1736]

  • 净慧长老:六祖大师“二种三昧”[1399]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402]

  • 净慧长老:精神能源的保护与开发[1515]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564]

  • 庞蕴居士一家四口开悟,生死自在奇谈[2321]

  • 彻底觉醒不空过此生:无念、无相、无住[1692]

  • 《金刚经》的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八颗心[1833]

  •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为《弓和禅》一书所写序言[1589]

  • 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途[17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