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12]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1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04]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1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2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60]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5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228]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4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4佛教历史 >> [专题]b4佛教历史 >> 正文


    “智慧” 就像扫帚,“尘垢” 就是烦恼
     
    [ 作者: 证严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815   时间:2021-12-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修行,必须时时将心地的垢秽清除、扫除烦恼,正所谓修于内心,行之在外。

        佛陀在世时,有位弟子名叫盘特尊者,带着他的弟弟投入佛陀座下,在僧团中修行。盘特尊者很有智慧、很聪明,但是他的弟弟周利盘特却是反应迟钝,总是心不在焉而无法集中精神,所以盘特尊者对弟弟感到很无奈,也教得很灰心。

        有一天,尊者就对弟弟说:“周利盘特,你这么不专心、不用心,还是回去吧!”

        但是周利盘特很喜欢在僧团修行,一听到哥哥要他离开僧团,他着急得哭了。

        佛陀见状,很慈悲地问伤心的周利盘特:“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周利盘特禀告佛陀:“哥哥说我很难教,要我离开僧团。”

        佛陀就问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来,还是回去?”周利盘特说:“我很想跟随佛陀修行。”

        佛陀就说:“只要你有决心,就能够留下来。来!你就在我的身边先做些打扫工作。”周利盘特很感恩佛陀慈悲收留,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地修学。

        佛陀就拿了一支扫帚,说:“这是扫帚,你把这个名称背起来,每天扫地就先背这个名称。”周利盘特很用心地背,但总是记得前一个字,忘记下一个字;记得下一个字,反而忘了前一个字。

        佛陀还是很慈悲、很有耐心地对他说:“没关系,你再用心花时间,专心记这两个字。”几天之后,他背起来了,觉得很欢喜,佛陀就说:“你再背‘扫尘除垢’。”他又开始背了。

        又花了好几天,已经将“扫尘除垢”背得很熟了。佛陀说:“扫尘除垢,你知道意思吗?”他摇摇头,佛陀就说:“这次就由你自己去想了,‘扫尘除垢’是什么意思?要好好地想。”

        周利盘特整天都在想:“扫尘除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日,他忽然开通了:“扫”是要清净,“垢”就是污秽,周围的环境一有污秽,就需要用扫帚扫干净。

        这时,他又深一层地想:到底佛陀教我“扫尘除垢”,还有什么意义呢?想了许久,突然想到:就如自己的身体若有了尘垢,就需要水和布来清洗;那么心有垢秽,要用什么来清除呢?

        他再深入思考,想到用智慧来清除内心的烦恼,“智慧”就像扫帚,“尘垢”就是烦恼。

        慢慢地周利盘特从外而内,由浅而深,一一透彻明了佛陀的教法,并且在僧团中步步精进,而身心清净、守戒奉法,终于修得非凡成就。

        周利盘特尊者的故事,如同告诉我们,为人一定要用心,即使资质愚钝、反应迟缓,只要从身边简单的事物用心观照,自然真理入心,就能体会身心内外的道理,这也就是“一理通,万理彻”。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228]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修剪自己[238]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948]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348]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374]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342]

  • 人生如茶,放下即是拥有[263]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400]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421]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427]

  • 真正懂得“随喜”的人,一定能少烦恼、多欢喜[455]

  • 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你想得倒挺美![401]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689]

  • 切除内心深处无明与烦恼的障碍[432]

  • 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吗?[580]

  •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497]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500]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62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