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1]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0]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04]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47]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1]

  • 情绪稳定的背后[159]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37]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86]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6]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5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读懂苏轼这7首禅诗,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630   时间:2022-1-15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人生如水能添百味,其中滋味唯己方知。

        有一个人,一直以最简单的方式行走于尘世,孤独,却不落寂,恬淡,但不虚无。

        坎坷中,寻一抹阳光,穿过荆棘;风雨中,撑一把雨伞,走过泥泞。人生滋味都尝过,心中仍是纯净安然。

        他,便是苏轼。

        苏轼的诗词,像茶,像晨,让人冷静,清醒,淡然,说尽人生各种滋味。若能读懂苏轼这7首禅诗,才发现世间万事,也不过如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有很多诗是因为他弟弟苏辙而写。五年前,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曾到过渑池县,同宿僧舍,在墙壁上题诗。

        五年后,苏轼外出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县,弟弟苏辙为他送别,想起渑池旧事,颇为感伤,并发出了偶然还是必然的疑问,苏轼以诗作答。

        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到处飞是鸟的命运,是必然,偶尔在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偶然。

        既然是偶然,也便不必在意。就像兄弟俩曾经同宿僧舍,壁上题诗,而今苏轼一人前行,都是偶然的事,所以不用放在心上。

        人生充满了偶然,而我们则需要用一种必然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偶然。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公元1071年,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然而没过多久,他又被调往密州。

        在密州,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重修城北旧台,命名为“超然台”。登上超然台的那一刻,怀旧、思乡、壮志未酬的伤感一股脑全涌了上来。

        但很快,他这样宽慰自己:不要对着老朋友思念家乡,那样就会使思念倍增,既然无力改变现状,又何必用感情来折磨自己呢?

        还是用新火来煮一杯新茶吧,这美好的春光如果不用来作诗醉酒,那便又枉费了。

        人生不过就是如此,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当为世所用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人赏识时,就退而隐居起来。

        与其怀旧,郁郁不得志,不如怜惜眼前,吟诗醉酒,倒也不负春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又是因为苏辙。之前说苏轼从杭州被调任密州,这显然是降职了,可苏轼并不懊恼,因为这会离苏辙更近,兄弟团圆也就方便些。

        可不知为什么,两个人都在山东,这一年的中秋节,却没能团聚。望着天上的圆月,酒醉的苏轼竟然埋怨月亮故意与人们过不去。

        接着,他笔锋一转,说人们都向往“欢”与“合”,但这世上毕竟存在“悲”与“离”,就像月亮,它也不可能永远如今晚这般,它也有“阴”与“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

        如果人们要因为不能十全十美而感伤,那是大大的没必要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这首诗是为怀念恩师欧阳修所作。

        十年前,苏轼和恩师把酒言欢,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而这十年中,自己官场坎坷,尝遍人间冷暖。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

        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词写自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苏轼和大家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同伴狼狈躲雨,只有苏轼不以为意,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他驰骋纵横,我行我素;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旧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反正都要向前走,与其狼狈不堪,不如潇洒从容。

        走过去,一切都变成了风景,一切都不值一提。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从黄州迁往汝州,途中他经过一个叫做泗州的地方。

        受泗州友人刘倩叔所约,两人同游泗州南山。午间,两人在山间水畔煮茶,采摘鲜嫩蔬果野菜作茶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无酒无肉,也无丝竹歌舞,但却让苏轼感到了人间真正的味道。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内心渴望声色犬马,追求功名利禄,沉迷灯红酒绿,觉得这样的生活带劲,刺激。

        但得到了之后发现,这样的热闹里,藏的是无尽的寂寞。

        一蔬一饭,一朝一夕。其实,越是平淡、宁静的日子,内心越丰富,越快乐。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苏轼不可不读的十首词,人间万事,不过如此[356]

  • 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474]

  • 佛印禅师:世间谁是无事人?[1065]

  • 一首禅诗一种感悟,在禅诗中寻找平静的力量[840]

  • 保持幸福的6个小习惯,胜过无数大道理[2420]

  • 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道理,而是养成三个习惯[985]

  • 随缘自在:悟透人生的十首经典禅诗[1102]

  • 民间俗语:“酒不顾人,色不顾身,财不顾亲”,究竟是啥道理?[1845]

  • 古人10则小笑话,有理,有趣,有深意[1303]

  •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沟通[1788]

  • 值得品悟一生的禅诗三十首,读完神清气爽,建议收藏![2128]

  •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1536]

  • 道理、道德与修行[1618]

  •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2467]

  • 年纪大了,才发现这些道理都是真的[3692]

  • 禅诗:退步原来是向前[3465]

  • 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2638]

  • 精神的突围——东坡的黄州岁月[1988]

  • 20首小禅诗,唯美而经典![2514]

  • 14个小故事,故事很短,道理很深[21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