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12]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1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03]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15]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24]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60]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53]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228]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39]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
     
    [ 作者: 弘恩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632   时间:2022-1-17   录入:wangwencui


    2022年1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  

        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

        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口味整天换,明天弄这个口味,后天弄那个口味。

        今天这种肉,明天各种山珍。这样吃起来,虽然吃的时候味很浓厚,但其实吃来吃去,把自己吃坏了。这些浓厚的味道,就是靠一种对自己味蕾的刺激,刺激你一下,尝起来很有味道。你要是一直这样吃下去,味觉就完全被破坏了,就不知道真味在哪里。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音令人耳聋,这些声音听到你耳朵里,就跟聋子没什么区别,听不出好坏来;五色令人目盲,看这个世间五彩缤纷的,看多了,你也分不出哪个好哪个坏了;五味令人口爽。世间的味道这么调、那么调,人的口味越来越感觉爽快,到最后你就不知道吃什么好了。吃饭只要没有味道,你就感觉这顿饭吃的好苦恼,好难受,好没有营养。

        所以说静味,是人生至味,也是生活的一种底色,没有这种底色,你的生活再缤纷多彩,也只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因为自己心里丝毫没有一种幸福安乐的享受,没有“静”,人生也感觉不到成功。你看很多有钱的人、事业上成功的人,他心里整天七上八下的,哪里会有一种成就感呢?

        当他转过身去,面对别人的时候,会油然而生:我多了不起,我曾经怎么样?说过之后自己都心虚,一转过身去没有人的时候,自己又苦恼——我这个样子,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我一点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感觉不到人生真正的价值。

        所以,静才是人生的底色。没有静的人生底色,你人生之中涂抹的那些花花之色,也只是虚妄的人生、颠倒的人生、表演给别人看的人生,那不是自己的人生,你都活在了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的嘴里,而没有活给自己看。

        人生的至静,是一种智慧。只有看淡了这些俗情之后,你才会静下来,别人说什么你都不动心,因为你知道自己要追求的什么,知道哪才是人生的本真,你就不会虚妄地跟着别人这样东奔西跑。

        所以人生要涵养这一份静气,没有这一番静气,人生就会过得很忐忑。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228]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235]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948]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348]

  • 种好“三田”,让人生越来越顺![326]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374]

  •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324]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341]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400]

  • 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安然自得[526]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421]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427]

  • 人生短暂何苦为难自己,学会“除法智慧”化解千千心结[471]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689]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620]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568]

  • 人生靠什么?[702]

  • 楼宇烈:很多文化人信了佛教,反倒没文化了……[764]

  • 智慧的念佛法[63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