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中华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保守的文化体系,当佛教这一外来文化踏上中华大地的时候,她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接纳了这个异域文化。佛教作为一种文化,得以在广袤的华夏大地生根、成长、壮大,最终与儒教、道教共同支撑起中华文化的璀璨殿堂。
在今天的中国文化中,从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到街头巷陌的日常用语,无不受到佛教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其实我们留意一下身边,就连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都会认为:做善事,积功德,佛祖会保佑,会有福报的。这是什么?这是佛教在近两千年的传播中,在老百姓心中产生的民间信仰文化。佛教除了以庙宇、藏经、僧人的形式出现在平凡的生活中之外,更多的是流淌在每个人心中的佛教文化。佛教就像一位博学而又博爱的老师,润物细无声地运用向上向善的知识,洗涤着每一位信众的心灵。佛教作为一种教育,却又远远超越了任何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教育,以心对心,无上妙谛。
世纪呼唤着佛教,芸芸众生早已久旱的心灵,渴望着佛法清凉智慧的灌溉。面对世间的无常变化,人们是渺小而无助的。佛教永远是一帖抚慰人心的良药,永远在人们最困顿无助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关怀。佛教的教育文化给人以启迪,让人们学会如何去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佛教的教育给人以智慧,让人们学会如何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佛教主张生命只是一个过程,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中不断流转,人类的一切语言、行为、思想都会影响到生命的质量,所以人不但必须对此生此世负责,还必须对自己未来的生命负责,不断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建立自尊、自律、自觉的精神。作为眼下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新文化,应当着重吸收和发扬佛教的观念。
佛教具备了科学的真理与哲学的智慧,甚至谈到了宇宙学、时空学,并深入到了宇宙各时空的境界。佛学之所以是大智慧、大文化、大真理,是因为它融物质与精神领域为一体,示现了其中的变化与生灭,阐释了万物万法皆然的规律,犹如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信息弥存,而精神永远。
新形势下的时代是精神的时代,佛教在新世纪的使命就是要净化人心、与社会相适应,慈善救济、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使命是人类所盼望的共同命题,教徒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使命,这是佛陀的本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佛教文化已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当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加上民主进程加快,社会政治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佛教的看法也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放,亦将成为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宗教劝世化世功能的重要文化载体。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