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12]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14]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04]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48]

  • 灵润、神泰和义荣的佛性论辩[118]

  •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142]

  • 白话《梁高僧传》丨弗若多罗[126]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60]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55]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229]

  • 学会给自己“刹车”[17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4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心修好了,话自然就少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573   时间:2022-9-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9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一切法,从心想生。”言为心声,语为心境。人的起心动念,都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

        当你心修好了,你就会发现,你的话自然就少了。

        1 祸从口出,人千万不要乱说话

        正所谓:“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人的言语,最容易感召祸患。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阿难跟着佛陀出城时,看到一个脏污的粪坑中有一只人形大虫,不断流着泪仰望着佛陀。

        阿难不解道:“佛陀,那只虫究竟是何罪业,以至于在那样的臭水坑里遭受痛苦呢?”

        于是,佛陀说起一段往事:

        过去,一位施主给寺庙供养了许多奶制品,恰有云游和尚到访,这个寺庙的僧人就私自将其藏起,还说:“新来的哪配享受佳肴呢?”

        云游和尚出言责备,谁知僧人却破口大骂:“你们哪有资格享受美食!去厕所找吃的吧!”

        因此恶口,在往后数百年的时间中,这位僧人就投生在厕所坑里,成了那只虫子了。

        妄开恶言,痛苦加身。一次恶言,就要饱受数倍果报。所以佛家在五戒当中,就要求我们戒妄语。

        中国有句老话,叫:“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人生的祸患,多从是非来,而最容易生是非的,就是自己的嘴。

        语言有可怕的杀伤力,出口的话是因,福祸就是果。

        一句伤人话,自损七分福。不乱说话,就是在积口德。

        2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涅槃经》里说:“身口意业净,此则为上乐。”

        人生在世,话越多,越容易招惹祸患。守好口,才能不造业。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剃头匠因为不会说话,经常惹得人生气。于是他下定决心,给人剃头时坚决不说话。

        一位老学者听闻此事后,觉得新鲜,就专程找到剃头匠这里。

        剃头匠不张嘴光比划,老学者说:“你说话呀。”

        剃头匠说:“我不能说啊,我一说话就伤人。”

        老学者笑着说:“没事,我不会怪你的,你的说吧。你有儿子吗?”

        “我哪有儿子,我要有个你这样的儿子,还用干活吗?”剃头匠张口接道。

        老学者听完,说:“你这么不会说话,还是干点别的活吧!”

        剃头匠摸着老学者的头说:“我要是不干这,这玩意儿谁给你收拾!”

        故事里的剃头匠并非恶人,但他说出来的话却总在伤人。不论伤人的话有意无意,对听的人而言,就是一个个难以治愈的伤口。

        佛家倡导“止语”,就是让我们口业清净。但要知道,止语,不是不讲话,而是少说无意义的话。

        人一话多,就容易急躁;人一急躁,就一定会出错,这就是言多必失。所以《易经》告诉我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话少的人,三思而后言,就能观照到自己生起的念头,这样的人,不造口业,自然有福。

        3 话越少,心越静,福气越大

        佛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人一生的祸福吉凶,都是自己的因果业力。

        有恶念、恶言,自然招至恶果;修善心、善语,自然福气多多。

        有一个国王,勤于政务,但国家却日渐衰退,于是在大师面前喋喋不休地问了许多问题,然后期待开解。

        大师却始终一言不发。很快地,国王坐不住了,再次询问大师。

        只见大师缓缓起身,示意国王来到河边,架起火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火堆照亮了整个夜晚。

        天亮了,火堆熄灭了。大师才第一次开口说话:“你知道为什么你无法让国家继续繁荣了吗?”

        国王满是困惑。

        大师说:“火焰很有力量,能横扫一切障碍,似乎能将黑夜划破。可现在留下的却只有灰烬。但你看我们身边的这条河,一夜安静,几乎让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所经之处,却有盛开的花朵和繁茂的树木。”

        说完,大师转身离开,留下国王若有所思。

        一把火,燃烧的激烈,却无法留下些什么;一条河流,虽悄无声息,却能滋养大地,绽放生命的璀璨。

        有时,适当的静,反而更有力量。

        说话也是如此。话越多,人越浮躁,心越不定,就很难看到自身的习性。只有话少了,人静了,你的心才能安静。心平气和了,才能善护口业。

        真正的智者,心静人安,从不妄言,所以话越来越少。

        《杂宝藏经》告诉我们:“智者不毁谤他人,也不随意轻言。”

        喜欢和人争执,是心中有“我慢”;喜欢道人是非,是心中有“嫉恨”。

        守心是福,守嘴是德。守好一张嘴,说一次爱语,就是布施一次,得无量功德!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说话的最高境界[303]

  • 无论和谁相处,记住这12条忠告[453]

  • 好的关系里,都有一个会说话的人[445]

  • 把话说好了,人生就顺了[775]

  • 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613]

  • 给人生留一个“缺口”[662]

  • 修心,是治愈一切的良药[807]

  •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1498]

  • 佛教修心思想与现代文明的互动[1322]

  • 佛说:你是吉人,自有天相;你是善人,自有天助[1165]

  • 多念别人的好,常修自己的心[1324]

  • “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面两句更经典,却少有人知[1742]

  • 三个瞬间,看清一个人[1682]

  • 成年人的修养 藏在四个细节里[1549]

  • 三寸,三尺,三丈[1713]

  •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1655]

  • 正语:柔和地说话[1568]

  • 你的心,听话吗[1877]

  • 修心:态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2397]

  • 妙莲老和尚:恶口如刀如斧,这种说话方式千万要不得[210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