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24]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31]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00]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43]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22]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2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4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过好每一个当下[194]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49]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79]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817   时间:2023-2-9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9日    佛学研究网

        01.心态好了,病就退了

        一个人心态如何,往往通过情绪展现出来。而我们的身体与情绪间有着微妙的关联。

        在形容情绪的成语中,有很多都与身体的器官或部位有关。

        比如,形容开心,我们会用“心花怒放”;悲伤,我们会说“肝肠寸断”;愤怒,我们会用“七窍生烟”、“怒发冲冠”;恐惧,则会用“胆战心惊”来描述……

        情绪与身体的影响,不仅是主观感受上的,现代医学研究也通过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感觉的联系,并据此制作了一幅“人类情绪身体地图”。

        虽然情绪是一时的,对身体的影响有限。但如果形成某种固定的心态模式,相似的情绪不断反复发生,久而久之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比如,曾有案例某位先生觉得胃肠道疼痛不舒服,消化科医生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

        但经药物治疗一年多都没有明显好转,于是医生建议他去精神卫生科看看。

        询问后发现,这位先生性格内向,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压力和不满,无法排解,引起一系列胃肠道问题。

        并且,对他来说“上厕所”是为数不多的能让自己清净的时候。虽然胃肠痛苦,但同时又依赖于这种解压方式。只有治好心病,身病才可能得到改善。

        以上并非个案,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生病,其实是身体在为我们内心的不满买单。

        可见,很多病的源头是我们的“心”。“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心宽寿自延”等等俗话,不无道理。

        想要身体健康,不仅要关注作息、营养、运动,更要看顾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心宽就是最好的药物。心胸开阔了,心态平和了,身体状态会随之渐渐好起来。

        02.心量大了,事就小了

        好心态,人人都想有。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让人气不过、想不通、放不下。怎么办?

        有时我们会用逃避或发泄的方式,排遣内心的压力。这些在短时间内的确管用。

        比如大吃一顿、逛街消费、刷剧、打游戏、抽烟、酗酒……都会让头脑暂时屏蔽那些令人心烦的事。

        但自己也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陷入对不良嗜好的依赖和习惯性逃避中。

        所以,真正有效的改变,最终还得回到“心”上来。所谓,“心量大了,事就小了”。

        人的心量,取决于“我执”的大小,通俗地说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程度。

        心里如果只想着自己,以自己的立场和利益为准则,那么只要跟自己想法不同、利益有悖的,都成了对立面和对自己的挑战或伤害,烦恼不堪。

        如果心里能多想想别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更容易看到事情的全貌。

        一方面达成理解和接纳,另一方面发现更有建设性的、共赢的解决方案。

        哪怕眼前吃了点“亏”,但多交了个朋友,或少了个敌人,避免令矛盾升级,大事化小,也是一种收获。

        除了换位思考的方法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学会用心,增长感恩、随喜、同情、慈悲和恭敬,对治“我执”中包含的贪婪、嫉妒、傲慢、嗔恨和局限。

        比如,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思维食物的来之不易;见到善心善行,心中真诚赞叹,为他人高兴;新闻里看到受苦的人,为他们念一声佛,祝福他们早日离苦……

        最初这样的训练有些刻意,但重复次数多了,会成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和习惯。

        心宽天地宽,那些原本气不过、想不通、放不下的事,也会在谈笑间云淡风轻。

        03.心念稳了,祸就远了

        古语有言:“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一件事是祸是福,关键不在事本身,而是取决于心念是否平稳。

        很多时候,事情本身并不严重,但如果心念乱了,没了主心骨,原本能处理好的,也大失方寸。

        但心念无常,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最根本的办法,还得靠提升智慧和内在的观照力:

        一方面,通过佛法智慧的学习,建立正见,即对世界和人生的正确观念,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等;

        另一方面,对自身的起心动念,保持观照,不为外境所转,便可避免被妄想迷惑动摇,被贪嗔烦恼带乱了节奏。

        比如,建立了无常的正见,能清醒地认识到世间一切,都随着因缘在不断变化。

        眼前哪怕遇到天大的“好事”,不会忘乎所以,乃至乐极生悲;遇上“坏事”,也明白只是暂时的逆境,不会因此悲观沮丧,痛苦难当。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悟透自己,也就看透了人生[310]

  •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365]

  • 给人生留个缺口[428]

  • 人生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面对自己[449]

  • 既然世事无常,我们拿什么,来掌控不确定的人生[503]

  • 什么是人生,这是最优雅的回答![447]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龄[601]

  • 消弭人生的缺憾[740]

  • ​你能控制情绪,才能控制人生[744]

  • 自己因果自己了,自己修行自己好[679]

  •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538]

  • 人生的烦恼与珍贵[704]

  • 佛法与立身处世,这种人生智慧太实用了[648]

  • 人生八个“好”,愿你全都有![841]

  •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大道至简”[691]

  • 心中有光之人,才是真正的智者[817]

  • 不辜负自己,不辜负光阴,就是人生的圆满[759]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807]

  • 当你经历后才明白的6个道理[844]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86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