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125]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132]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101]

  • 七个方法,让自己安静专注[144]

  • “四书五经”开篇第一句,句句[123]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93]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昙斌[125]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51]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19]

  • 过好每一个当下[194]

  • 负起100%的责任,你就自由了[150]

  • 有关人生真相的8句话,哪个戳中[181]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经里藏着的秘密(一)正当的饮食和作息,是为养生第一诀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960   时间:2023-2-17   录入:wangwencui


    2023年2月17日    佛学研究网

        拥有健康的身体,少有病痛,是享受幸福人生的前提之一,也才能更好地修行和追求种种人生目标。而饮食和作息对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正当的饮食和作息,是为养生第一诀。

        正当饮食不贪多 适度调和最安心

        《佛遗教经》有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採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

        大致意思就是我们应视食物为健身疗病的药物,如果没有充分的饮食营养,人就难以生存,故受诸饮食,并非为满足口腹之欲,若已感到饱腹后就不应再继续贪求,恰如病须服药,病愈则止。

        既然饮食当如服药,我们也不应分别食物的好恶,不能只在美味上著意,因为贪著美食,就会多食,进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出家人过堂用斋前,通常要念诵这样的偈语:“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三德,是指为佛及僧备办种种饮食,其食甘美,具有清净、柔软、如法之德,而六味即是指食物应当具备的淡、咸、辛、酸、甘、苦六种味道。

        食六味调和之食的说法与传统中医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认为,食物的味道不同,对身体的作用也不同,诸如“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咸入肾、辣入肺”等。所以,我们应该均衡进食各种味道的食物,做到调和适度,使我们的五脏调和、身心安适。

        养成规律作息 不“熬”也不“贪”

        我们想保持健康状态,除了饮食之外,优质的睡眠也必不可少。然而现在这个时代,熬夜已经成为常态。那么如何在较为忙碌的情况下,保持相对良好的作息呢?

        《长阿含经》中说:“彼于初夜,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乃至中夜,偃右胁而卧,念当时起,系想在明,心无错乱;至于后夜,便起思惟,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众阴盖。”

        初、中、后夜分别指晚上的6:00至10:00、10:00至2:00、2:00至6:00。由此可知经中所述的用功方式,如果夜间工作,6:00至10:00和2:00至6:00尚可以精进,而晚上10:00至2:00,就算再想精进也要躺下休息。

        反过来,睡眠时间过长也是不可取的,贪睡也可能引起头昏、疲惫等不适症状,长此以往更会导致身心紊乱。但是,人们往往喜欢放松,也许不少人都有过“一时赖床一时爽”的感受,想要对治这种懒散的状态,就要保持对时间流逝的警觉。

        要知道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懂得惜时,不要在“呼呼大睡”中虚度。正如《佛遗教经》所说:“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作息方式:

        子时前入睡  即晚上11:00至次日凌晨1:00一定要睡觉;
        睡时一切不思  入睡的时候抛却无关的杂念,“先睡心,后睡眼”;
        午时宜小睡  即上午11:00至中午1:00,如有条件就小憩一会;
        晨间宜早起  适宜早起,可以借鉴出家人随晨钟暮鼓而起而卧的时间,形成规律的日常作息。

        总的来说,不论是饮食还是作息,都讲究一个“适度”,不可过度消耗我们的身体,同时减少对欲望的执着与贪求,如此而行,我们将远离烦恼心,更加自在自如。此外,好的习惯还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成就健康的体魄。

        佛经中关于饮食和作息的论述不胜枚举,本文仅略举一二,可见佛法与生活本是融合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卧,无不蕴藏了无限的禅机,我们每一刻的起心动念,也无不是修行的对象。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佛法中获得智慧,正确对待生活,也要在生活中不断修行,如此,随时随处皆是我们进道修行之胜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16]

  • 最高级的养生:童心,蚁食,龟欲,猴行[101]

  • 不可不读的佛经——《佛遗教经》[353]

  • 最高级的养生:不较劲,不抱怨,不内耗[686]

  • 与佛经里的草木,共生共存[790]

  • 情绪不好,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696]

  • 佛经里藏着的秘密(二)待人与做事的根本法[809]

  • 到了一定年纪,不会管理自己,所有养生都是徒劳[951]

  • 命运的十大玄机[988]

  • 不生病的秘诀,不是运动,不是饮食,而是这三个字![1153]

  • 顶级的养生:心宽、少虑、多笑[853]

  • 高质量养生,从改变认知开始[1117]

  • 和这三种人深交:养生、养心、养身[1077]

  • 顺其自然,是最高级的养生[1151]

  • 生命的最高境界![1184]

  • 世上最顶级的养生:保持松弛感![2071]

  • 善良宽厚,也是一种养生[1023]

  • 最好的养生,是内心慈悲![1016]

  • 养生的最高境界:天人共振的"养神"之法[1093]

  • 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是“善忘”[11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